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华新材”)IPO将于7月4日在北交所正式上会,拟发行不超过3266.67万股,募资5.93亿元,用于高端偶联剂、JH-2中试及智能工厂项目、酮肟产业链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作为国内硅烷交联剂、羟胺盐细致划分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锦华新材的上市进程被视为北交所化工板块的重要风向标。然而,其IPO申请自提交以来便争议不断,监管层三轮问询多次聚焦募投必要性、合规性风险、业绩可持续性等核心问题。
锦华新材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基本的产品下游应用于建筑建材、光伏和风电等能源电力、电子、农药、医药等领域,部分产品的应用领域除了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汽车等其他领域、电子领域、电力设施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及风力发电领域、绿色装饰装修领域之外,还涉及房地产、光伏组件等周期性波动行业。当前建筑行业景气度低迷,光伏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可能会引起新增产能闲置。
锦华新材在招股书中坦言,2024年四季度以来商品房去库存效果逐步显现,以及未来全球及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保持增长,但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房地产、光伏行业仍存在不确定性。
招股书披露,锦华新材拟通过募资扩产高端偶联剂,新增3万吨/年的硅烷偶联剂产能及3万吨/年的功能性硅烷中间体产能,募投项目达产后,硅烷偶联剂、功能性硅烷中间体产品对外销售部分的产能合计为4亿吨/年。JH-2中试项目2025年、2026年产能分别为200吨、500吨。但北交所对其产能消化能力提出质疑,要求公司进一步论证产能消化措施及其有效性。
对此,锦华新材方面回应表示,硅烷偶联剂、功能性硅烷中间体与单位现在有产品拥有非常良好的市场协同效应;硅烷偶联剂、功能性硅烷中间体、羟胺水溶液产品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已与部分贸易商客户签署硅烷偶联剂、功能性硅烷中间体的合作意向书,并与部分客户签署羟胺水溶液的销售订单;公司已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和市场拓展计划;公司具备拥有丰富的新产品市场开拓经验。因此,公司已针对硅烷偶联剂、功能性硅烷中间体产品、羟胺水溶液制定有效的产能消化措施,具备消化新增产能的能力。
据披露,2024年,锦华新材硫酸羟胺、盐酸羟胺实际产量分别超《安全生产许可证》证载产能的9.98%、3.58%,2022年硫酸羟胺产品产量超《安全生产许可证》证载产能的4.99%。
锦华新材对监管层解释称,超产根本原因为公司产能设计考虑了设备检维修占用等时间耗用情况,2024年为满足羟胺盐产品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公司通过优化设备检修计划,缩短设备检维修时间,并加强设备周期管理,减少检维修频次,提升设备使用效率,生产装置的实际运行天数延长,使得羟胺盐产品产能利用率超过100%,实际产量增加。
锦华新材表示,2024年9月衢州市应急管理局已出具专项说明确认: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26日,公司能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有关措施,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公司前述超证载产能生产的行为已得到整改,前述情形不构成重大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截至2024年9月26日,衢州市应急管理局未因以上事项对公司作出行政处罚,也不会因该等事项对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此外,北交所就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及环保合规性对其进行了问询。招股书显示,锦华新材羟胺盐、乙醛肟等部分产品及丁酮、液氨等部分原材料属于危险化学品,在其运输、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同时,该公司所属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对环保规定要求较高,公司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面临“三废”的排放及治理问题。
锦华新材近年来业绩呈现“过山车”式波动。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53亿元、9.94亿元、11.15亿元、12.39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7841.75万元、1.73亿元、2.06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82亿元,同比下降9.98%;扣非后归母纯利润是5051.29万元,同比下降16.89%。
据锦华新材预测,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为5.6亿元至6亿元,同比下降7.14%至13.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07亿元至1.15亿元,同比下降9.33%至15.64%。预计2025年度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9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4.25%、4.65%。
与此同时,2022年至2024年,锦华新材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801.96万元、2799.86万元、3159.74万元,其中账龄为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均在99%以上;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为1.13亿元、2.83亿元、8852.21万元。2024年末货币资金为5.5亿元,负担债务合计4.79亿元。上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该公司现金流紧张、偿还债务的能力承压。
针对业绩波动,锦华新材表示,剔除同行业公司安全事故对公司有关产品单价及销量的影响后,2022年公司净利润较2021年小幅下降,主要系硅烷交联剂单价下降、毛利减少所致;2023年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大面积上涨,主要系硅烷交联剂和甲氧胺盐酸盐的销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并导致对应产品毛利大幅度的增加所致。因此,测算如剔除同行业公司安全事故影响后,公司报告期内业绩波动原因合乎行业真实的情况,具有合理性。